眼睛看不见,世界就是一片黑暗。嘴巴发不出声音,世界没有语言。耳朵听不到声音呢?世界就是一片寂静。身体的每一个部分都是不可缺少的,都有它的不可替代的作用。
有药物因使用不当导致眼睛失明,有药物因错用导致失声,同样也有药物长期服用,会导致耳朵失聪。非抗生素药物致聋在近几年来有增多趋势,这就需要引起医生和广大消费者的注意。非抗生素类致聋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类:
1、利尿药:该药物的耳聋性反应率约为7%,如利尿酸、速尿、丁苯氨酸等,往往在使用较大剂量时才发生耳损害。而速尿对听力的损害较为隐匿,需注意提防,及时停药可能恢复。
2、β受体阻滞药:心得宁、心得安、氯噻酮、美多心安、肼苯哒嗪等β受体阻滞剂也有不可忽视的致聋毒性。
3、水杨酸类药:以阿斯匹林为代表,当每天用至6~8克时可产生头痛、眩晕、耳鸣、耳聋等毒副作用。大部分可在48小时逐渐消失,少部分损害不能恢复。
4、抗疟药:此类药有奎宁、氨喹等。奎宁在治疗剂量时即可引起耳鸣、重听等反应,大剂量可能致聋,且为永久性损害,不再恢复。氯喹长期大量应用可能引起严重后果——永久性耳聋。
5、抗癌药:氮芥有神经毒性,大剂量应用使血药浓度上升较高时会损坏内耳细胞,是感音性神经耳聋的重要致因。长春新碱直接损害耳螺旋器。用于妇科肿瘤的顺铂大剂量时可致突发性耳聋。此类药物的总致聋率达25%~91%,但多为可逆性损害,停药后能逐渐恢复。
